專利名稱: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三輪車的部件的結構,一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
背景技術:
兒童三輪車有一個前輪、兩個后輪,中部有一個座椅,后部有一個推柄,用于幼兒 乘坐,由大人在車后推行。為保證安全,通常在兒童三輪車的座椅上設置一個圍欄,將幼兒 圍住。圍欄過大時,安全性不強,圍欄太小時,又會使幼兒乘坐不便。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可調節(jié)大小的兒童三輪車圍欄的結構,一種兒童三輪車 可調節(jié)式圍欄。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包括兩根扶手和一根支桿。支桿包括豎桿和方管, 方管與豎桿相垂直,方管的中部固定在豎桿的上端,方管的前側面上有4 6個沿方管的軸 線方向排列的孔,豎桿的下端有與兒童三輪車大梁相連接用的連接頭。扶手成弧形,扶手的 前端有一個能插入方管內的頭部,此頭部的前側壁上有一個可嵌入方管前側面上的孔中的 按鈕,扶手的后端有一個轉動機構。將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中的支桿固定在三輪車的座椅前,使豎桿的下端 與大梁相固定,將兩根扶手的后端的轉動機構安裝在座椅的靠背的兩側,扶手前端的頭部 分別插入支桿上部的方管的兩端內,令扶手頭部的按鈕嵌入方管上的孔中,扶手即與方管 相固定住,扶手和支桿組合成一個穩(wěn)固的圍欄。改變扶手頭部在方管內的插入深度,就可調 節(jié)圍欄的大小。
[0006]圖1為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的結構圖;[0007]圖2為兩個扶手打開時的狀態(tài)圖;[0008]圖3為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的應用示意圖[0009]圖4為圍欄調節(jié)到較大時的狀態(tài)圖;[0010]圖5為扶手后端的轉動機構的結構圖;[0011]圖6為扶手頭部與扶手主體的連接原理圖;[0012]圖7為扶手頭部的一種結構圖;[0013]圖8為按鈕的一種結構圖;[0014]圖9為扶手頭部與按鈕相結合的示意圖;[0015]圖10為圖9所示結構的剖視圖;[0016]圖11為扶手頭部的另一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包括兩根扶手1和一根支桿。所述的 支桿包括豎桿5和方管7,方管與豎桿相垂直,方管的中部固定在豎桿的上端,方管與豎桿 組成一個丁字形結構。方管的前側面上有4 6個沿方管的軸線方向排列的孔8,圖中所示 為4個孔,豎桿5的下端有與兒童三輪車大梁相連接用的連接頭6。如圖1和圖2所示,扶 手1成弧形,扶手的前端有一個能插入方管7內的頭部2,此頭部的前側壁上有一個按鈕3, 此按鈕可嵌入方管的前側面上的孔8中,扶手的后端有一個轉動機構4。如圖3所示,將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中的支桿固定在兒童三輪車的座椅 9的前方,使豎桿下端的連接頭6與大梁16相固定,將兩根扶手1的后端的轉動機構4中的 轉軸或軸套固定在座椅9的靠背17的兩側,兩個扶手前端的頭部2分別插入支桿上部的方 管7的兩端內,令扶手頭部的按鈕3嵌入方管上的孔8中,扶手和支桿就組合成一個穩(wěn)固的 圍欄。將按鈕嵌入方管上的不同的孔中,即可改變扶手頭部在方管內的插入深度,從而調節(jié) 圍欄的大小。圖1中,扶手頭部插入方管較深,圍欄較小,圖4中,扶手頭部插入方管較淺,圍 欄較大。如圖2所示,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中,由于兩個扶手的頭部2可以從方管 7中撥出,使兩個扶手向兩邊張開,在將小孩抱入座椅時,可以先將扶手打開,待小孩坐好后 再合上扶手,使用起來甚為方便。如圖5所示,扶手1的后端的轉動機構4,可設置成軸套20固定在座椅的靠背17 的兩側,扶手上的轉軸21插入此軸套中。如圖6所示,扶手前端的頭部2可以與扶手的主 體19做成兩個獨立的部件,互相插接在一起后用螺絲相固定。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中的扶手的頭部和按鈕的結構可以有多種形式,只 要保證按鈕在用手按壓時能縮入扶手頭部內、放手后能自動彈出即可。圖7、圖8、圖9和圖 10即為扶手頭部及按鈕的一種結構。如圖7所示,扶手的頭部2的前側壁上有一個內凹的 圓筒形空腔13,此圓筒形空腔的上、下側壁上順著軸向各有一個長條形孔11。如圖8所示, 按鈕3成圓筒形,前端封閉,筒壁的后部有兩條彈性條18,每條彈性條的后端有一個向外凸 出的小凸起14。如圖9和圖10所示,按鈕置于扶手的頭部2的圓筒形空腔13內,按鈕上的 兩條彈性條上的小凸起14分別嵌入圓筒形空腔的側壁上的兩個長條形孔11中。按鈕內有 一根彈簧12,彈簧的一端頂住按鈕的封閉端,彈簧的另一端頂住扶手頭部2上的圓筒形空 腔13的底壁。彈簧將按鈕向外頂出,按鈕上的兩個小凸起14勾住長條形孔11的孔端,使 按鈕具有用手按壓時縮入扶手頭部內、放手后自動彈出的功能。圖7中10為扶手的頭部2 與扶手的主體19連接時用的螺釘孔。圖11所示為扶手頭部及其按鈕的另一種結構,按鈕3固定在扶手頭部2的前側壁 上的一條彈性條15上。這種結構中的按鈕也具有用手按壓時縮入扶手頭部內、放手后自動 彈出的功能,可用于扶手頭部2與方管7的裝、拆操作。
權利要求一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包括兩根扶手(1)和一根支桿,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桿包括豎桿(5)和方管(7),方管與豎桿相垂直,方管的中部固定在豎桿的上端,方管的前側面上有4~6個沿方管的軸線方向排列的孔(8),豎桿的下端有與兒童三輪車大梁相連接用的連接頭(6),扶手(1)成弧形,扶手的前端有一個能插入方管(7)內的頭部(2),此頭部的前側壁上有一個可嵌入方管上的前側面上的孔(8)中的按鈕(3),扶手的后端有一個轉動機構(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其特征是扶手的頭部(2)的前側壁 上有一個內凹的圓筒形空腔(13),此圓筒形空腔的上、下側壁上順著軸向各有一個長條形 孔(11),所述的按鈕(3)成圓筒形,前端封閉,筒壁的后部有兩條彈性條(18),每條彈性條 的后端有一個向外凸出的小凸起(14),按鈕置于所述的扶手頭部(2)的圓筒形空腔(13) 內,按鈕上的兩條彈性條上的小凸起(14)分別嵌入圓筒形空腔的側壁上的兩個長條形孔 (11)中,按鈕內有一根彈簧(12),彈簧的一端頂住按鈕的封閉端,彈簧的另一端頂住扶手 頭部(2)上的圓筒形空腔(13)的底壁。
專利摘要一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包括兩根扶手(1)和一根支桿。支桿包括豎桿(5)和方管(7),方管的中部固定在豎桿的上端,方管的前側面上有4~6個沿方管的軸線方向排列的孔(8)。扶手(1)成弧形,扶手的前端有一個能插入方管(7)內的頭部(2),此頭部的前側壁上有一個可嵌入方管上的孔(8)中的按鈕(3),扶手的后端有一個轉動機構(4)。將這種兒童三輪車可調節(jié)式圍欄中的支桿固定在三輪車的座椅前,將兩根扶手的后端的轉動機構安裝在座椅的靠背的兩側,扶手前端的頭部分別插入支桿上部的方管的兩端內,按鈕嵌入方管上的孔中,扶手和支桿組合成一個穩(wěn)固的圍欄。改變扶手頭部在方管內的插入深度,就可調節(jié)圍欄的大小。
文檔編號B62B9/24GK201677912SQ201020165850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朱巧觀 申請人:平湖市貝斯特童車有限公司;朱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