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太陽能光伏利用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板裝置。
背景技術:
發(fā)電的種類多種多樣,包括水力發(fā)電、太陽能發(fā)電、火力發(fā)電、核能發(fā)電和潮汐能發(fā)電等等,其中,由于火力發(fā)電需要燃料,且燃料一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火力發(fā)電逐漸被淘汰,而核能發(fā)電成本較高,潮汐能發(fā)電效率比較低,水利發(fā)電和太陽能發(fā)電由于其利用的資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因此,水利發(fā)電和太陽能發(fā)電最收歡迎,但是水利發(fā)電會受水資源的影響,在一些水資源少的地域,水利發(fā)電很難實施,太陽能受地域的局限比較小,因此,太陽能發(fā)電逐漸被開發(fā),但是傳統(tǒng)的太陽能電池板都是被固定安裝,由于太陽光線是可動的,因此無法使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因此,太陽能電池板無法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其轉轉化效率低,而且在遇到雨雪天氣,大風大雨或者大雪容易對太陽能電池板造成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冰雹的天氣時,冰雹容易砸壞太陽能電池板,因此,容易發(fā)生較大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板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夠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根據(jù)本發(fā)明,本發(fā)明裝置的一種太陽能板裝置,包括支架、防護框架以及多個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防護框架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防護框架中設置有左右延伸的橫向滑動腔,所述橫向滑動腔上端壁以及下端壁均設置有連通所述橫向滑動腔的第一通槽,所述橫向滑動腔中可左右滑動地安裝有橫向滑動架,所述橫向滑動架中設置有縱向滑動腔,所述縱向滑動腔上端壁以及下端壁均設置有連通所述縱向滑動腔的第二通槽,所述縱向滑動腔中可上下滑動地安裝有縱向滑動架,所述縱向滑動架中設置有上下貫通的第三通槽,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上端通過上銷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通槽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下端通過下銷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三通槽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所述橫向滑動架右端設置有橫向滑動驅動裝置,所述防護框架中設置有移動電機控制裝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橫向滑動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防護框架右端壁上的防護罩,所述防護罩中固定安裝有移動電機,所述移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動力連接有螺紋套筒,所述螺紋套筒通過轉動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防護框架右端壁中,所述橫向滑動架右端面固定安裝有移動螺紋桿,所述移動螺紋桿與所述螺紋套筒通過螺紋配合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多個太陽能電池板相互隔開一段距離安裝,且相鄰兩個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上下方向上的長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之間相互連通。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架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移動電機控制裝置包括左觸控器和右觸控器,所述左觸控器貫穿所述防護框架延伸到所述橫向滑動腔中,所述右觸控器固定設置在所述螺紋套筒右部內側端面上,所述左觸控器和所述右觸控器分別與所述移動電機電連接,當所述橫向滑動架向右滑動至最右端時,所述右觸控器與所述橫向滑動架接觸,所述右觸控器控制所述移動電機停止工作;當所述橫向滑動架向左滑動到最左端時,所述左觸控器表面與所述橫向滑動架接觸,所述左觸控器控制所述移動電機停止工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橫向滑動架可在防護框架中橫向滑動,縱向滑動架可在橫向滑動架中縱向滑動,在橫向滑動架橫向移動時能夠帶動縱向滑動架發(fā)生縱向滑動,而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發(fā)生轉動;
2.當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時,驅動橫向滑動架向右滑動,而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逆時針方向樞轉,最終太陽能電池板豎直朝下,從而可避免雨雪特別是冰雹對太陽能電池板的影響,可大大減少冰雹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3.而天氣放晴時,可驅動橫向滑動架向左滑動,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順時針方向樞轉,從而可使太陽能電池板發(fā)生傾斜,使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接收面與太陽光線垂直,從而達到最大的光伏接收效率;
4.而且本發(fā)明裝置中的防護框架可對多個太陽能電池板進行防護,可減小大風對太陽能電池板的影響;
5.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固,可自由調節(jié)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從而達到最大的光電轉化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太陽能板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另一狀態(tài)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1中箭頭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箭頭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太陽能板裝置,包括支架100、防護框架10以及多個太陽能電池板50,所述防護框架10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架100上,所述防護框架10中設置有左右延伸的橫向滑動腔101,所述橫向滑動腔101上端壁以及下端壁均設置有連通所述橫向滑動腔101的第一通槽11,所述橫向滑動腔101中可左右滑動地安裝有橫向滑動架20,所述橫向滑動架20中設置有縱向滑動腔21,所述縱向滑動腔21上端壁以及下端壁均設置有連通所述縱向滑動腔21的第二通槽22,所述縱向滑動腔21中可上下滑動地安裝有縱向滑動架30,所述縱向滑動架30中設置有上下貫通的第三通槽31,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上端通過上銷軸5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通槽11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下端通過下銷軸51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三通槽31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所述橫向滑動架20右端設置有橫向滑動驅動裝置,所述防護框架10中設置有移動電機控制裝置。
有益地,所述橫向滑動驅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防護框架10右端壁上的防護罩400,所述防護罩400中固定安裝有移動電機40,所述移動電機40的輸出軸上動力連接有螺紋套筒42,所述螺紋套筒42通過轉動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防護框架10右端壁中,所述橫向滑動架20右端面固定安裝有移動螺紋桿43,所述移動螺紋桿43與所述螺紋套筒42通過螺紋配合連接。
有益地,多個太陽能電池板50相互隔開一段距離安裝,且相鄰兩個太陽能電池板50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上下方向上的長度,從而不影響多個太陽能電池板50的同時轉動,且減小相鄰兩個太陽能電池板50對太陽光線的影響。
有益地,所述第一通槽11、第二通槽22和第三通槽31之間相互連通。
有益地,所述支架100傾斜設置,從而可增加所述防護框架10的穩(wěn)定性。
有益地,所述移動電機控制裝置包括左觸控器401和右觸控器402,所述左觸控器401貫穿所述防護框架10延伸到所述橫向滑動腔101中,所述右觸控器402固定設置在所述螺紋套筒42右部內側端面上,所述左觸控器401和所述右觸控器402分別與所述移動電機40電連接,當所述橫向滑動架20向右滑動至最右端時,所述右觸控器402與所述橫向滑動架20接觸,所述右觸控器402控制所述移動電機40停止工作;當所述橫向滑動架20向左滑動到最左端時,所述左觸控器401表面與所述橫向滑動架20接觸,所述左觸控器401控制所述移動電機40停止工作。
由于所述橫向滑動架20可在所述防護框架10中橫向滑動,所述縱向滑動架30可在所述橫向滑動架20中縱向滑動,而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上端通過上銷軸5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通槽11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下端通過下銷軸51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三通槽31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間,從而在所述橫向滑動架20橫向移動時能夠帶動所述縱向滑動架30發(fā)生縱向滑動,而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會以所述上銷軸51為軸心發(fā)生轉動,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橫向滑動架20位于所述防護框架10左端,而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向左樞轉,從而可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發(fā)生傾斜,而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的光伏接收面與太陽光線垂直,而在雨雪天氣時,可使所述移動電機40運行,所述移動電機40驅動所述螺紋套筒42轉動,而所述螺紋套筒42可帶動所述移動螺紋桿43向右滑動,由于所述移動螺紋桿43與所述橫向滑動架20固定連接,因此,所述橫向滑動架20也會向右滑動,而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會以所述上銷軸51為軸心逆時針轉動,當所述橫向滑動架20向右滑動至最右端時,所述太陽能電池板50豎直朝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橫向滑動架可在防護框架中橫向滑動,縱向滑動架可在橫向滑動架中縱向滑動,在橫向滑動架橫向移動時能夠帶動縱向滑動架發(fā)生縱向滑動,而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發(fā)生轉動;當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時,驅動橫向滑動架向右滑動,而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逆時針方向樞轉,最終太陽能電池板豎直朝下,從而可避免雨雪特別是冰雹對太陽能電池板的影響,可大大減少冰雹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而天氣放晴時,可驅動橫向滑動架向左滑動,太陽能電池板會以上銷軸為軸心順時針方向樞轉,從而可使太陽能電池板發(fā)生傾斜,使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接收面與太陽光線垂直,從而達到最大的光伏接收效率;而且本發(fā)明裝置中的防護框架可對多個太陽能電池板進行防護,可減小大風對太陽能電池板的影響,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固,可自由調節(jié)太陽能電池板的角度,從而達到最大的光電轉化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