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及方法
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及方法本發(fā)明涉及發(fā)電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目前,水資源短缺,能源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共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已經存在水倒流,他們的做法是消耗巨大的電能或柴油將水抽到高處去灌溉農田和工業(yè)之用, 其成本巨大讓農民、工人難以承受,且效果非常不理想,使用到的設備壽命極其短,并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裝置制造極不方便,制造成本太高等一系列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填補空白,研究出一種全新的既抽水又發(fā)電、灌溉等用途廣泛的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及方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設計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包括水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壩建立在一個淡水中,水壩為梯形結構,梯級一級平臺上設有至少兩臺大功率臥式水泵,臥式水泵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固定于平臺上,水泵一端連接進水管,水泵另一端設有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水輪機,所述的進水管上部設有減震管,減震管下部設有沉淀管,沉淀管與進水管焊接連在一起,進水管一端設有過濾網,進水管進水口設有增壓泵,增壓泵與水底采用鋼管支撐,進水管進水口處與水底采用混凝土柱支撐,水泵的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噴水管的一端,所述的出水管下部設有減震管,水壩頂部平臺上設有水池,圓形水池兩側分別連接水管,所述的水管為虹吸水管, 所述的水池底部分布排列至少5個圓形槽,水池中間設有圓形平臺,平臺由若干根圓柱支撐連接于圓形水池底部,混凝土平臺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平臺的底面與下平臺的地面在一個水平面上,所述的上平臺表面設有通氣孔,平臺上設有若干個減震腳,減震腳上裝有至少三個大功率立式水泵,水泵的一端連接進水管的一端,所述的水泵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進水管上部設有沉淀管,沉淀管前端設有增壓管,增壓管前端設有減震管,增壓管底部設有支撐桿連接于平臺上,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端口上安裝一個過濾網,過濾網中心處的上部設有增壓泵,增壓泵通過支撐桿與圓形槽固定,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與圓環(huán)形水槽通過支撐桿連接,出水管上設有減震管,上平臺的上部設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水輪機, 發(fā)電機與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在水輪機上部安裝一塊鐵板,發(fā)電機下部到鐵板之間由支撐柱連接固定,鐵板與下平臺之間采用混凝土墻固定連接,上平臺與下平臺用從水池底部建立的支撐柱連接固定,水池底部采用支撐柱連接固定,所述上平臺底部與下平臺的底部在一個平面上,水壩頂部平臺外設有水槽,水槽中設有閥門,水池底部兩邊的圓形槽中連接了虹吸水管,虹吸水管的一端連接增壓管,增壓管沖下面設有臥式水輪機,虹吸水管的另一端設有增壓泵,臥式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安裝在平臺上,平臺采用四根支撐柱連接于水底,所述的水管的最高點設有開關,到最高點就垂直而下,水輪機的葉片為杠桿形,葉片前端為勺形結構。
淡水為江水、河水、湖水、池塘。所述的出水管最高處距離一級平臺面為7——9米。所述的立式水泵連接的進水管最高處與垂直面呈40——50度角。所述的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可以單獨使用或等間距平行排列多臺使用或按方向性旋轉排列多臺使用。所述的虹吸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都為出水口小進水口大。所述的葉片的杠桿結構按照受力部位的大小來制作形狀。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制作梯級水壩,在水壩上修建一級平臺和頂部平臺,在淡水底部建好鋼管支撐柱和混凝土支撐柱,(2)在水壩頂部平臺,先打混凝土樁,然后向地下挖一個水池,在水池兩側向下挖圓形槽,在水池下部挖水槽,在水槽中安裝閥門,澆注混凝土建立外減壓墻和內減壓墻,外減壓墻外部設有圓環(huán)形槽,圓環(huán)形槽向地下挖圓形槽,再澆注混凝土形成上、下平臺,并在上平臺的表面預留通氣孔,平臺頂部澆注混凝土形成水泥柱,并在混凝土墻中預埋噴水管一端,在平臺一側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立式水泵,再安裝進水管,進水管底部焊接若干根支撐柱,支撐柱上部澆注混凝土形成環(huán)形平臺支撐平面,在進水管上依次安裝沉淀管、增壓管、和減震管,在進水管的另一端端口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水中的雜質通過水自身的重力直接掉進沉淀管中,在立式水泵另一端安裝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與預留管安裝在一起,最后把水輪機中心插入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呈現(xiàn)發(fā)電機在上部水輪機在下部,再安裝支撐柱,支撐柱頂部與混凝土柱澆注而成,混凝土頂部再澆注一段支撐柱, 在支撐柱的頂部安裝發(fā)電機再安裝鐵板,所述的支撐柱與混凝土柱在一條直線上,在平臺另一側上安裝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與立式水泵均勻排列在平臺上,(3)在梯級水壩的一級平臺上安裝減震腳,減震腳上安裝臥式水泵,在臥式水泵的一端安裝進水管,并在進水管上部安裝減震管和沉淀管,再在進水管進水口處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在臥式水泵的另一端安裝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到頂部平臺與預留管連接在一起,用螺絲橡皮固定,(4)在水平面上部混凝土柱頂部澆筑平臺,在平臺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臥式發(fā)電機,把臥式水輪機中心插入臥式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在頂部平臺水池底部兩邊圓形槽內安裝虹吸水管,虹吸水管下部與支撐柱固定,在虹吸水管上依次安裝增壓泵、沉淀管、過濾網、增壓管和開關,構成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1)首先在頂部平臺水池中注入適量的水,開啟增壓泵,水注入進水管中,排除空氣,進水管中充滿水后,再打開一級平臺上的臥式水泵和頂部平臺上的增壓泵,然后打開頂部平臺立式水泵,(2)臥式水泵使水在真空狀態(tài)下高速運轉,流入出水管,沖擊頂部平臺的立式水輪機,借助立式水泵上出水管的水的沖擊,加快立式水輪機旋轉,立式水輪機轉動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由于水自身重力作用,部分水落入水池中,當水槽中閥門開啟時,水池中的水順著水槽流入供給農業(yè)、工業(yè)使用,另一部分繼續(xù)供立式水泵循環(huán)使用;當農業(yè)、工業(yè)不需要使用水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垂直噴射在水面上的臥式水輪機上產生機械能, 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3)如淡水資源缺乏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倒流沖擊臥式水輪機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所述的水泵連接的進水管一端與垂直面呈40——50度角。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就是在大功率臥式水泵的出口處安裝水輪機和發(fā)電機,通過出口處的水的沖力進行發(fā)電,再建立式水泵使水輪機葉片勻速和高速的運轉,保證發(fā)電量大、持續(xù),基本實現(xiàn)零污染、零排放,節(jié)約金錢,使農業(yè)、工業(yè)效益得到成倍的提高,水資源被反復使用產生電能,當農業(yè)、工業(yè)用水時,關閉虹吸水管,水順著水槽進行農業(yè)、工用使用,當農業(yè)、工業(yè)不用水時,打開虹吸水管的開關,水倒流到淡水水面上進行發(fā)電,,從而達到持續(xù)發(fā)電,水不流失,起到環(huán)保作用,用途廣泛,可用于灌溉、航運、森林防火、綠化草原、發(fā)電、飲水、城鎮(zhèn)建設、防澇、抗旱等用途,也可用于南水北調,本發(fā)明為整個人類合理、高效的利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又有限的淡水資源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利條件,進而改變人類靠天氣變化才能吃飯的被動歷史。
圖1為本發(fā)明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局部剖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水輪機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頂部平臺局部的示意圖。參見附圖,1為水壩,2為一級平臺,3為頂部平臺,4為臥式水泵,5為進水管,6為出水管,7為水輪機的葉片,8為立式水泵,9為通氣孔,10為圓形槽,11為水槽,12為閥門, 13為水池,14為開關,15為虹吸水管,16為增壓管,17為臥式發(fā)電機,18為臥式水輪機,19 為減震腳。20為平臺,21為支撐柱,22為增壓泵,23為混凝土柱,M為,25為沉淀管,26為減震管,27為噴水管,28為軸承,29為發(fā)電機,30為鐵板,31為水輪機,32為出水管,33為過濾網,34為沉淀管,35為過濾網。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1,2,3,4所示,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包括水壩,所述的淡水里建立一個水壩,水壩為梯形結構,梯級一級平臺上設有至少兩臺臥式水泵,臥式水泵可以使水以極快的速度往高處流。臥式水泵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起到減震作用,給予設備保護。減震腳固定于平臺上,臥式水泵功率為130千瓦。水泵一端連接進水管,水泵另一端設有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水輪機。所述的進水管上部設有減震管,減震管下部設有沉淀管,水中的雜質憑借自身的重力,雜質落入沉淀管中,給予保護水輪機和水泵。沉淀管與進水管焊接連在一起,進水管一端設有過濾網,過濾水中的雜質。進水管進水口設有增壓泵,確保穩(wěn)定的把水輸送,增壓泵與水底采用鋼管支撐,進水管進水口處與水底采用混凝土柱支撐,增壓泵功率為10——30千瓦。水泵的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出水管的另一
6端連接噴水管的一端,所述的出水管下部設有減震管。水壩頂部平臺上設有水池,水池直徑為30——38米。圓形水池兩側分別連接水管,所述的水管為虹吸水管。所述的水池底部分布排列5個圓形槽,水池中間設有圓形平臺,平臺由8——32根圓柱支撐連接于圓形水池底部?;炷疗脚_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平臺厚度為0. 6公分,下平臺厚度為0. 2公分,上平臺寬為3米,上平臺的底面與下平臺在一條直線上,上平臺表面離圓形水池的水面距離為2 米,下平臺寬0. 8米——1米,下平臺表面離圓形水池的水面距離為1. 6米。所述的上平臺上設有12——48個通氣孔,通過大氣壓,通氣孔很好的保證了平臺底部的水順暢的流動,發(fā)電效果好。平臺上設有若干個減震腳,減震腳上裝有至少三個大功率立式水泵,立式水泵功率為100——110千瓦,若干個立式水泵的目的是保持水輪機均速、告訴旋轉。確保水輪機發(fā)電機得安全,多發(fā)電,水泵的一端連接進水管的一端,所述的水泵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的進水管一端的直徑為0. 35米,進水管上部設有沉淀管,沉淀管前端設有增壓管, 增壓管前端設有減震管,增壓管底部設有支撐桿連接于平臺上。所述的進水管的另一端直徑為2米——3米,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端口上安裝一個過濾網,過濾網中心處的上部設有增壓泵,增壓泵通過支撐桿與圓形槽固定,增壓泵功率為20——30千瓦,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與圓環(huán)形水槽通過支撐桿連接。所述的出水管的一端直徑為0. 3米,出水管的另一端噴水口為0. 21米,出水管上設有減震管,上平臺的上部設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水輪機, 發(fā)電機與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在水輪機上部1.5米處安裝一塊鐵板,發(fā)電機下部到鐵板之間由支撐柱連接固定,鐵板與下平臺之間采用混凝土墻固定連接。上平臺與下平臺用從水池底部建立的支撐柱連接固定,水池底部采用支撐柱連接固定,所述上平臺底部與下平臺的底部在一個平面上。水壩頂部平臺外設有水槽,水順著水槽流入到農用、工用處, 水槽的底部高出水池底部1米,水槽中設有閥門,關閉閥門可以控制水池中的水不流入水槽,水池底部兩邊的圓形槽中連接了虹吸水管,虹吸水管的一端連接增壓管,增壓管沖下面設有臥式水輪機,虹吸水管的另一端設有增壓泵,臥式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安裝在平臺上,平臺采用四根支撐柱連接于水底,所述的水管的最高點設有開關,虹吸水管開始與水平面角度為50——70度,立式水泵連接的進水管最高處與垂直面呈40——50度角,到最高點就垂直而下,借助杠桿受力原理,水輪機的葉片設計為杠桿形,葉片前端為勺形結構,便于水很好的沖擊葉片。淡水為江水、河水、湖水、池塘。 發(fā)電機的功率按出水管的出水口水的流速和水的流量來定。水槽的大小按照出水量大小而定。所述的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可以單獨使用或等間距平行排列多臺使用或按方向性旋轉排列多臺使用。所述的虹吸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都為出水口小進水口大。所述的葉片的杠桿結構按照受力部位的大小來制作形狀。所述的通氣孔直徑為0.5米。所述的沉淀管外部用螺絲、鐵板和橡皮來堵住沉淀管,每使用一段時間,把螺絲、鐵板和橡皮拆卸下來, 清理水中沉淀的垃圾。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步驟為(1)制作梯級水壩,在水壩上修建一級平臺和頂部平臺,在淡水底部建好鋼管支撐柱和混凝土支撐柱,鋼管支撐柱和混凝土支撐柱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緩解水管的水的沖擊力。(2)在水壩頂部平臺,先打混凝土樁,然后向地下挖一個水池,在水池兩側向下挖圓形槽,在水池下部挖水槽,在水槽中安裝閥門,澆注混凝土建立外減壓墻和內減壓墻,使進水管進水口水的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外減壓墻外部設有圓環(huán)形槽,圓環(huán)形槽向地下挖圓形槽, 再澆注混凝土形成上、下平臺,并在上平臺的表面預留通氣孔,通過大氣壓保持池中的水正常流動,平臺頂部澆注混凝土形成水泥柱,并在混凝土墻中預埋噴水管一端,在平臺一側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立式水泵,再安裝進水管,進水管底部焊接若干根支撐柱,支撐柱上部澆注混凝土形成環(huán)形平臺支撐平面,在進水管上依次安裝沉淀管、增壓管、和減震管,在進水管的另一端端口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水中的雜質通過水自身的重力直接掉進沉淀管中,在立式水泵另一端安裝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與預留管安裝在一起,最后把立式水輪機中心插入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呈現(xiàn)發(fā)電機在上部水輪機在下部,所述的立式水輪機直徑為9——10米,立式發(fā)電機的直徑為10——11米,功率為3——5萬千瓦,再安裝支撐柱,支撐柱頂部與混凝土柱澆注而成,混凝土頂部再澆注一段支撐柱,在支撐柱的頂部安裝發(fā)電機在水輪機上部1. 5米處安裝一塊鐵板,起到防止水濺到發(fā)電機上損壞發(fā)電機,水輪機葉片與混泥土墻間距為10公分,所述的支撐柱與混凝土柱在一條直線上,在平臺另一側上安裝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與立式水泵均勻排列在平臺上,出水管最高處距離一級平臺面為7——9米。(3)在梯級水壩的一級平臺上安裝減震腳,減震腳上安裝臥式水泵,在臥式水泵的一端安裝進水管,并在進水管上部安裝減震管和沉淀管,再在進水管進水口處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在臥式水泵的另一端安裝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到頂部平臺與預留管連接在一起,用螺絲橡皮固定,臥式水泵連接的進水管一端與垂直面呈25——35度角。(4)在水平面上部混凝土柱頂部澆筑平臺,在平臺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臥式發(fā)電機,把臥式水輪機中心插入臥式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在頂部平臺水池底部兩邊圓形槽內安裝虹吸水管,虹吸水管下部與支撐柱固定,在虹吸水管上依次安裝增壓泵、沉淀管、過濾網、增壓管和開關,構成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1)首先在頂部平臺水池中注入適量的水,開啟增壓泵,水注入進水管中,排除空氣,進水管中充滿水后,再打開一級平臺上的臥式水泵和頂部平臺上的增壓泵,然后打開頂部平臺立式水泵。(2)臥式水泵使水在真空狀態(tài)下高速運轉,流入出水管,沖擊頂部平臺的立式水輪機,借助立式水泵上出水管的水的沖擊,加快立式水輪機旋轉,立式水輪機轉動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由于水自身重力作用,部分水落入水池中,當水槽中閥門開啟時,水池中的水順著水槽流入供給農業(yè)、工業(yè)使用,另一部分繼續(xù)供立式水泵循環(huán)使用;當農業(yè)、工業(yè)不需要使用水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垂直噴射在水面上的臥式水輪機上產生機械能, 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3)如淡水資源缺乏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倒流沖擊臥式水輪機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當?shù)Y源不夠灌溉農用、工用時,關閉閥門,進行倒流、虹吸發(fā)電,依舊給人民帶來能源。在一級平臺上的三個臥式水泵的噴水管與頂部平臺的水輪機連通,在頂部平臺上設立3個立式水泵,使水輪機勻速轉動并轉速加快,產生電能更多更持久。水通過重力落入水池,供工業(yè)、農業(yè)用或當虹吸發(fā)電。平臺上的通氣孔使頂部平臺下部的水在水池中能很好的流動。當農業(yè)、工業(yè)用水時,關閉虹吸水管,水順著水槽進行農業(yè)、工用使用。當農業(yè)、工業(yè)不用水時,打開虹吸水管的開關,水倒流到淡水中進行發(fā)電,從而達到持續(xù)發(fā)電,水不流失, 起到環(huán)保等多種用途。給湖泊中建立梯級水壩,水壩斜度為30度,一級平臺離水面5——7米,頂部平臺離水面10—15米,一級平臺使用3臺臥式水泵和3根進水管,臥式水泵的功率為130 千瓦,頂部平臺上使用了 3臺立式水泵,立式水泵的功率為110千瓦,進水管進水口直徑為2——3米,進水管的進水口的壓力為400——600噸的力,噴水口的流量通過水管進水口直徑大于出水口直徑的變速為80米每秒,流量為2. 5立方每秒,意味著水從高空150米左右垂直而下的沖力大小。發(fā)電機的功率為3——5萬千瓦,發(fā)電機的直徑為10——11 米,水輪機直徑為9——11米,通過水輪機的動力Po = 9. 8X IOOOQh(J),可以算出Po = 9. 8 X 1000 X 15 X 150 (J) 2. 2 萬千瓦。虹吸水管進口直徑為2——3米,進口的壓力(由大氣對水面產生的壓力而得出) 為400——600噸,當虹吸水管出水口流速為80米每秒,流量為3. 5立方米每秒,水垂直沖擊臥式水輪機的葉片,葉片轉動,水能轉化成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意味著水從高空150米左右垂直而下的沖力大小。發(fā)電機的功率為0. 5萬千瓦,通過水輪機的動力 Po = 9. 8X IOOOQh(J),可以算出 Po = 9. 8X1000X3. 5X150 (J) ^ 0. 5 萬千瓦。本發(fā)明在主要是將大氣壓轉變成流動的水能、電能等多種用處的一個系統(tǒng),是一箭多雕的好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包括水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壩建立在一個淡水中,水壩為梯形結構,梯級一級平臺上設有至少兩臺大功率臥式水泵,臥式水泵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固定于平臺上,水泵一端連接進水管,水泵另一端設有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水輪機,所述的進水管上部設有減震管,減震管下部設有沉淀管,沉淀管與進水管焊接連在一起,進水管一端設有過濾網,進水管進水口設有增壓泵,增壓泵與水底采用鋼管支撐,進水管進水口處與水底采用混凝土柱支撐,水泵的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噴水管的一端,所述的出水管下部設有減震管,水壩頂部平臺上設有水池, 圓形水池兩側分別連接水管,所述的水管為虹吸水管,所述的水池底部分布排列至少5個圓形槽,水池中間設有圓形平臺,平臺由若干根圓柱支撐連接于圓形水池底部,混凝土平臺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平臺的底面與下平臺的地面在一個水平面上,所述的上平臺表面設有通氣孔,平臺上設有若干個減震腳,減震腳上裝有至少三個大功率立式水泵,水泵的一端連接進水管的一端,所述的水泵另一端連接出水管的一端,進水管上部設有沉淀管,沉淀管前端設有增壓管,增壓管前端設有減震管,增壓管底部設有支撐桿連接于平臺上,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端口上安裝一個過濾網,過濾網中心處的上部設有增壓泵,增壓泵通過支撐桿與圓形槽固定,所述的水管的另一端與圓環(huán)形水槽通過支撐桿連接,出水管上設有減震管,上平臺的上部設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水輪機,發(fā)電機與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在水輪機上部安裝一塊鐵板,發(fā)電機下部到鐵板之間由支撐柱連接固定,鐵板與下平臺之間采用混凝土墻固定連接,上平臺與下平臺用從水池底部建立的支撐柱連接固定,水池底部采用支撐柱連接固定,所述上平臺底部與下平臺的底部在一個平面上,水壩頂部平臺外設有水槽,水槽中設有閥門,水池底部兩邊的圓形槽中連接了虹吸水管,虹吸水管的一端連接增壓管,增壓管沖下面設有臥式水輪機,虹吸水管的另一端設有增壓泵,臥式水輪機中間采用軸承連接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減震腳,減震腳安裝在平臺上,平臺采用四根支撐柱連接于水底,所述的水管的最高點設有開關,到最高點就垂直而下,水輪機的葉片為杠桿形,葉片前端為勺形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淡水為江水、河水、 湖水、池塘。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最高處距離一級平臺面為7——9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水管一端與水平面角度為50——70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可以單獨使用或等間距平行排列多臺使用或按方向性旋轉排列多臺使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虹吸水管、 進水管和出水管都為出水口小進水口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的杠桿結構按照受力部位的大小來制作形狀。
8.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制作梯級水壩,在水壩上修建一級平臺和頂部平臺,在淡水底部建好鋼管支撐柱和混凝土支撐柱,(2)在水壩頂部平臺,先打混凝土樁,然后向地下挖一個水池,在水池兩側向下挖圓形槽,在水池下部挖水槽,在水槽中安裝閥門,澆注混凝土建立外減壓墻和內減壓墻,外減壓墻外部設有圓環(huán)形槽,圓環(huán)形槽向地下挖圓形槽,再澆注混凝土形成上、下平臺,并在上平臺的表面預留通氣孔,平臺頂部澆注混凝土形成水泥柱,并在混凝土墻中預埋噴水管一端, 在平臺一側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立式水泵,再安裝進水管,進水管底部焊接若干根支撐柱,支撐柱上部澆注混凝土形成環(huán)形平臺支撐平面,在進水管上依次安裝沉淀管、增壓管、和減震管,在進水管的另一端端口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水中的雜質通過水自身的重力直接掉進沉淀管中,在立式水泵另一端安裝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與預留管安裝在一起,最后把水輪機中心插入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呈現(xiàn)發(fā)電機在上部水輪機在下部,再安裝支撐柱,支撐柱頂部與混凝土柱澆注而成,混凝土頂部再澆注一段支撐柱,在支撐柱的頂部安裝發(fā)電機再安裝鐵板,所述的支撐柱與混凝土柱在一條直線上,在平臺另一側上安裝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與立式水泵均勻排列在平臺上,(3)在梯級水壩的一級平臺上安裝減震腳,減震腳上安裝臥式水泵,在臥式水泵的一端安裝進水管,并在進水管上部安裝減震管和沉淀管,再在進水管進水口處安裝過濾網和增壓泵,在臥式水泵的另一端安裝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到頂部平臺與預留管連接在一起,用螺絲橡皮固定,(4)在水平面上部混凝土柱頂部澆筑平臺,在平臺上安裝減震腳,在減震腳上安裝臥式發(fā)電機,把臥式水輪機中心插入臥式發(fā)電機的中心軸承上,在頂部平臺水池底部兩邊圓形槽內安裝虹吸水管,虹吸水管下部與支撐柱固定,在虹吸水管上依次安裝增壓泵、沉淀管、 過濾網、增壓管和開關,構成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
9.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1)首先在頂部平臺水池中注入適量的水,開啟增壓泵,水注入進水管中,排除空氣,進水管中充滿水后,再打開一級平臺上的臥式水泵和頂部平臺上的增壓泵,然后打開頂部平臺立式水泵,(2)臥式水泵使水在真空狀態(tài)下高速運轉,流入出水管,沖擊頂部平臺的立式水輪機, 借助立式水泵上出水管的水的沖擊,加快立式水輪機旋轉,立式水輪機轉動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由于水自身重力作用,部分水落入水池中,當水槽中閥門開啟時,水池中的水順著水槽流入供給農業(yè)、工業(yè)使用,另一部分繼續(xù)供立式水泵循環(huán)使用;當農業(yè)、工業(yè)不需要使用水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垂直噴射在水面上的臥式水輪機上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3)如淡水資源缺乏時,關閉水槽閥門,打開虹吸水管中的增壓泵和開關,水池中的水通過大氣壓進入虹吸水管中,水倒流沖擊臥式水輪機產生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立式發(fā)電機轉化成電能,進行發(fā)電。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水泵連接的進水管最高處與垂直面呈40——50度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電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水倒流虹吸發(fā)電裝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壩上設有至少兩臺大功率臥式水泵,水泵一端連接進水管,水泵另一端設有出水管一端,出水管的另一端連接水輪機,水壩頂部平臺上設有水池,水池中間設有圓形平臺,裝有至少三個大功率立式水泵,水泵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平臺的上部設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底部設有水輪機,水壩頂部平臺外設有水槽,水槽中設有閥門,水池底部兩邊的圓形槽中連接了虹吸水管。其優(yōu)點在于水資源被反復使用產生電能,從而達到持續(xù)發(fā)電,用途廣泛,也可用于南水北調,本發(fā)明為整個人類合理、高效的利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又有限的淡水資源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利條件。
文檔編號F03B11/08GK102242685SQ20111016936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陳貞碧 申請人:陳貞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