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包括由前排行星架(6)、前排行星齒輪(7)、前排太陽輪和前排齒圈構成的前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由中排行星架(13)、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中排太陽輪和中排齒圈構成的中排雙級行星齒輪機構,以及由后排行星架(15)、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太陽輪(16)和后排齒圈(18)構成的后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器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加工零件類型少、成本低、執(zhí)行元件少、換擋時執(zhí)行元件變換少、不易運動干涉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
【背景技術】
[0002]自動變速器主要包括行星齒輪單元、離合器和制動器。自動變速器是通過自動變速器油進行能量轉換和動力傳遞,利用油栗、油路回路、離合器、行星齒輪組、多個電磁閥等零部件實現自動變速,為人們的汽車駕駛帶來輕松簡便的駕馭感受。
[0003]而現有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具有兩個動力輸入離合器,其中一個離合器負責奇數檔的動力輸入,另一個離合器負責偶數檔的動力輸入,它具有換擋平穩(wěn)、舒適性好、節(jié)油的優(yōu)點。目前,現有的雙離合自動變速器一般采用平行軸式齒輪結構,該結構的自動變速器結構不夠緊湊,執(zhí)行元件多、換擋時執(zhí)行元件變換多、容易造成運動干涉。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
[0005]本發(fā)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包括由前排行星架6、前排行星齒輪7、前排太陽輪和前排齒圈構成的前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由中排行星架13、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中排太陽輪和中排齒圈構成的中排雙級行星齒輪機構,以及由后排行星架15、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太陽輪16和后排齒圈18構成的后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其中,所述前排太陽輪和中排太陽輪合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陽輪8,所述前排齒圈和中排齒圈制成共用的前中排齒圈9;
[0006]動力輸入軸I的第一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離合器2、第二離合器4以及第三離合器1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離合器2的輸出端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連接,所述第二離合器4的輸出端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連接,所述第三離合器14的輸出端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連接,所述前中排齒圈9與后排齒圈18相連接,所述后排齒圈18的輸出端通過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連接,所述后排行星架15的輸出端與動力輸出軸21連接;
[0007]其中,所述第一離合器2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排行星架6制動的第一制動器3;所述第二離合器4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制動的第二制動器5;所述第三離合器14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中排行星架13Φ慟的第三制動器12;所述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后排太陽輪16制動的第四制動器20。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器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加工零件類型少、成本低、執(zhí)行元件少、換擋時執(zhí)行元件變換少、不易運動干涉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09]圖1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圖1所示,涉及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包括由前排行星架6、前排行星齒輪7、前排太陽輪和前排齒圈構成的前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由中排行星架13、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中排太陽輪和中排齒圈構成的中排雙級行星齒輪機構,以及由后排行星架15、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太陽輪16和后排齒圈18構成的后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其中,所述前排太陽輪和中排太陽輪合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陽輪8,所述前排齒圈和中排齒圈制成共用的前中排齒圈9;
[0011 ]動力輸入軸I的第一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離合器2、第二離合器4以及第三離合器1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離合器2的輸出端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連接,所述第二離合器4的輸出端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連接,所述第三離合器14的輸出端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連接,所述前中排齒圈9與后排齒圈18相連接,所述后排齒圈18的輸出端通過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連接,所述后排行星架15的輸出端與動力輸出軸21連接;
[0012]其中,所述第一離合器2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排行星架6制動的第一制動器3;所述第二離合器4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制動的第二制動器5;所述第三離合器14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中排行星架13Φ慟的第三制動器12;所述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后排太陽輪16制動的第四制動器20。
[0013]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器由三排行星齒輪機構、離合器、制動器組成,前排與后排行星齒輪機構為單級式,中排行星齒輪機構為雙級式,離合器、制動器均為片式結構。前排、中排與后排行星齒輪機構的太陽輪與齒圈的各參數完全相同,其參數合理配置可形成6個傳動比合理分布的擋位,且各擋工作時動力傳遞路線簡單。
[0014]使用時,假設太陽輪齒數為Z1,齒圈齒數為Z2,則可令Ct= Z^Z1。以下為各擋動力傳遞路線和傳動比計算。
[0015]I擋:第二離合器4、第三制動器12、第四制動器20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經第二離合器4由前中排太陽輪8輸入,經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前中排齒圈
9、后排齒圈18、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I擋傳動比ii = l+α。
[0016]2擋:第二制動器5、第三離合器14、第四制動器20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經第三離合器14由中排行星架13輸入,經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前中排齒圈9、后排齒圈18、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2擋傳動比i2=(a
+1)/(α_1)ο
[0017]3擋:第二離合器4、第三制動器12、第四離合器19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經第二離合器4由前中排太陽輪8輸入,經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前中排齒圈9,再同時經后排齒圈18與第四離合器19、后排太陽輪16傳給后排行星齒輪17,再經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3擋傳動比i3 = a。
[0018]4擋:第一離合器2、第二離合器4、第四制動器20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同時經第一離合器2與第二離合器4傳給前排行星架6與前中排太陽輪8,再經前排行星齒輪7、前中排齒圈9、后排齒圈18、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4擋傳動比i4= (1+α)/α。
[0019]5擋:第一離合器2、第二離合器4、第四離合器19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同時經第一離合器2與第二離合器4傳給前排行星架6與前中排太陽輪8,再經前排行星齒輪7傳給前中排齒圈9,再同時經后排齒圈18與第四離合器19、后排太陽輪16傳給后排行星齒輪17,再經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5擋傳動比i5=l。
[0020]6擋:第一離合器2、第二制動器5、第四離合器19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由第一離合器2經前排行星架6輸入,經前排行星齒輪7傳給前中排齒圈9,再同時經后排齒圈18與第四離合器19、后排太陽輪16傳給后排行星齒輪17,再經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6擋傳動比i6 = a/(l+a)。
[0021]倒擋[R擋]:第一制動器3、第二離合器4、第四離合器19工作。動力從動力輸入軸I經第二離合器4由前中排太陽輪8輸入,經前排行星齒輪7傳給前中排齒圈9,再同時經后排齒圈18與第四離合器19、后排太陽輪16傳給后排行星齒輪17,再經后排行星架15、動力輸出軸21輸出動力。根據運動關系式計算,倒擋傳動比iR = -α。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單雙級行星齒輪組合式六擋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前排行星架(6)、前排行星齒輪(7)、前排太陽輪和前排齒圈構成的前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由中排行星架(13)、中排第一行星齒輪(11)、中排第二行星齒輪(10)、中排太陽輪和中排齒圈構成的中排雙級行星齒輪機構,以及由后排行星架(15)、后排行星齒輪(17)、后排太陽輪(16)和后排齒圈(18)構成的后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其中,所述前排太陽輪和中排太陽輪制成共用的前中排太陽輪(8),所述前排齒圈和中排齒圈制成共用的前中排齒圈(9); 動力輸入軸(I)的第一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離合器(2)、第二離合器(4)以及第三離合器(1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離合器(2)的輸出端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連接,所述第二離合器(4)的輸出端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連接,所述第三離合器(14)的輸出端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連接;所述前中排齒圈(9)與后排齒圈(18)相連接;所述后排齒圈(18)的輸出端通過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連接;所述后排行星架(15)的輸出端與動力輸出軸(21)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離合器(2)與所述前排行星架(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排行星架(6)制動的第一制動器(3);所述第二離合器(4)與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前中排太陽輪(8)制動的第二制動器(5);所述第三離合器(14)與所述中排行星架(13)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中排行星架(13)制動的第三制動器(12); 所述第四離合器(19)與所述后排太陽輪(16)之間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后排太陽輪(16)制動的第四制動器(20)。
【文檔編號】F16H3/46GK105927717SQ201610394747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9日
【發(fā)明人】龔文資, 李志軍, 陳幫陸
【申請人】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