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安全帶1,在所述安全帶1內設置有壓縮腔體,氣囊3折疊放置在壓縮腔體內,且在所述安全帶1貼近座椅的一側設有開縫2,所述氣囊3的端部設有進氣口 6,所述氣囊3由相互連通的契合段4以及縮小段7組成,所述契合段4正對開縫2—側的端面呈向內凹陷的圓弧形,所述縮小段7的外徑在沿進氣口 6垂直向下的方向上遞減;在所述開縫2靠近安全帶1活動部的一端通過“S”形的縫合線8進行縫合,所述縫合線8在縮小段7的氣壓達到規(guī)定的壓力值之前保持對開縫2端部的縫合,當縮小段7內的壓力值達到規(guī)定壓力值以上時,縫合線8解除對開縫2端部的縫合。
[0021]當行車動態(tài)由高速急速降低時,氣囊3通過氣栗由開縫6快速灌入氣體,氣囊3則實現(xiàn)快速膨脹,氣囊3的體積擴大部分開始由開縫2彈射出來,在安全帶1本體勒緊駕駛人員上軀干之前,氣囊3便直接與駕駛員上軀干部分接觸,利用氣囊3的高效緩沖,以降低安全帶1對上軀干的勒緊效果。并且,在行車狀態(tài)急速變化的過程中,與汽車主動安全系統(tǒng)連接的氣栗開始工作,直接對氣囊3進行快速充氣,而安全帶1與上軀干之間最主要的接觸部分即為肩部至胸部,而腹部側邊區(qū)域則由其構造原因,軟組織相對較多且其自身起到緩沖作用力的效果更佳,因此本實用新型在氣囊3上端設置契合段,該契合段4與所述的接觸部分相適應,防止碰撞后的氣囊3中部直接對該接觸部分造成彈射傷害。
[0022]眾所周知,在對密閉的腔體內充入氣體時,氣流通常流向腔體的低壓區(qū),即將與進口處相對的腔體底端填充后,氣體才將整個腔體填充完畢,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針對肩部至胸部區(qū)域的最大受力部分,契合段4直接與該處的受力部分接觸,且契合段4的體積占用在氣囊3整體比重較大,即與肩部以及胸部區(qū)域相適應的契合段4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上軀干中硬傷或是軟組織傷的出現(xiàn)概率,而縮小段7的外徑在沿進氣口 6垂直向下的方向上遞減,使得縮小段7在充氣時占用的空氣量較小,而滿足縮小段7在短時間內充滿后氣流直接對契合段4進行填充,進而縮短契合段4的膨脹部分實現(xiàn)與最大受力部分接觸的時間,大大降低減速過程中的受傷率。并且,氣囊3由開縫2中彈出只要基于其自身體積的急速膨脹,而氣囊3本體折疊放置在壓縮腔體內,由于氣囊3彈出直至體積膨脹到最大時耗時較短,因此在氣囊3彈出的瞬間其自身攜帶有較大的沖量,而縮小段7與契合段4相比其體積更小,彈射速度更快,同時更加容易在彈出后改變其運動軌跡,而本裝置中,在縮小段7對應的開縫2處設置“S”形的縫合線8,即當縮小段7內的壓力值達到規(guī)定值時,縫合線8被縮小段頂開,而此時契合段4已經(jīng)與上軀干之間匹配接觸完畢,使得縮小段7的運行軌跡只能在彈出時貼合到腹部側邊區(qū)域,保護該區(qū)域不受勒傷困擾,即“S”形的縫合線8可對縮小段7的彈出進行延時處理,以保證安全帶1的安全可靠系數(shù)。
[0023]在所述契合段4與縮小段7之間設置有分別與兩者連通的過渡段5,且所述過渡段5正對開縫2 —端的端面呈向外突出的圓弧形。在契合段與縮小段之間設置有圓弧形的過渡段5,不僅可能對契合段4與縮小段7之間因為氣流流通空間的驟減而產(chǎn)生的強大沖擊力進行緩沖,還能降低氣囊3從開縫2中彈出時的初始動能,防止在安全帶1勒緊上軀干之間而出現(xiàn)氣囊3彈射傷害到人體的情況發(fā)生。
[0024]作為優(yōu)選,為避免氣囊3在完全膨脹后直接整體彈出開縫2,將氣囊3遠離開縫2的一側壁固定在壓縮腔體的內壁上,同時限定氣囊3的膨脹方向,S卩限制氣囊3的膨脹方向正對開縫2,最大程度上提高氣囊3對上軀干的保護效果。
[0025]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主動式安全帶,包括安全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帶(1)內設置有壓縮腔體,氣囊(3 )折疊放置在壓縮腔體內,且在所述安全帶(1)貼近座椅的一側設有開縫(2 ),所述氣囊(3)的端部設有進氣口(6),所述氣囊(3)由相互連通的契合段(4)以及縮小段(7)組成,所述契合段(4)正對開縫(2) 一側的端面呈向內凹陷的圓弧形,所述縮小段(7)的外徑在沿進氣口(6)垂直向下的方向上遞減;在所述開縫(2)靠近安全帶(1)活動部的一端通過“S”形的縫合線(8)進行縫合,所述縫合線(8)在縮小段(7)的氣壓達到規(guī)定的壓力值之前保持對開縫(2)端部的縫合,當縮小段(7)內的壓力值達到規(guī)定壓力值以上時,縫合線(8 )解除對開縫(2 )端部的縫合。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動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契合段(4)與縮小段(7)之間設置有分別與兩者連通的過渡段(5),且所述過渡段(5)正對開縫(2)—端的端面呈向外突出的圓弧形。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動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3)遠離開縫(2)的側壁固定在壓縮腔體的內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主動式安全帶,包括安全帶,在安全帶內設置有壓縮腔體,氣囊折疊放置在壓縮腔體內,在安全帶一側設有開縫,氣囊的端部設有進氣口,氣囊由相互連通的契合段以及縮小段組成,契合段正對開縫一側的端面呈向內凹陷的圓弧形,縮小段的外徑在沿進氣口垂直向下的方向上遞減;在開縫靠近安全帶活動部的一端通過縫合線進行縫合。安全帶與上軀干之間最主要的接觸部分為肩部至胸部,而腹部側邊區(qū)域則由其構造原因,軟組織相對較多且其自身起到緩沖作用力的效果更佳,因此本實用新型在氣囊上端設置契合段,該契合段與所述的接觸部分相適應,防止碰撞后的氣囊中部直接對其造成彈射傷害。
【IPC分類】B60R22/28
【公開號】CN205059525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16402
【發(fā)明人】劉力
【申請人】成都易默生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2日